富饒美麗的河套平原 攝影/劉旭
百湖之鄉魅力磴口
黃河北,陰山南,八百里河套米糧川,渠道交錯密如網,阡陌縱橫似江南。放眼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大好河山,就在那黃河最高最大的“幾”字彎頭,旖旎著一座水靈靈的城市——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。
百湖之鄉,魅力磴口 攝影/趙勇杰
黃河鯉魚
2846平方公里的金色沙海中蘊藏著160多處湖泊,讓磴口享有“百湖之鄉”的美譽。15.9萬畝的優質水域盛產黃河鯉魚、黃河鯰魚、沙錐子、紅眼兒、面棍兒、河蟹、湖泊草魚、鯽魚、泥鰍等7科25種。當地廣為流傳一句諺語“春鯰秋鯉”,意思是說春季的鯰魚最肥美,秋季的鯉魚最滋補。
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
黃河流凌景觀
每年3月前后的黃河開河季,“觀黃河凌食開河魚”成為當地人的傳統風俗。萬里黃河如銀鏡乍破,“冰”戈鐵馬,氣勢如虹;滾滾洪流之下,蟄伏了一冬的魚兒們與凌共舞,婉若游龍,共同喚醒了春天的美夢。
年年有魚 攝影/馬俊峰
農家大鐵鍋燉魚 攝影/劉圣素
古人這樣描述“冬初河水,魚在冰中不食不動,至來春冰開取之,極肥美”,F代科學證明,冰封后魚處于休眠狀態,很少進食和活動,魚體中的一些異味物質漸漸溶解于水,魚體內儲存的脂肪、肝糖等營養物質也經一冬的轉化、消耗,讓魚的肉質更加鮮嫩和純凈,所以開河魚就更顯得“魚”味純正和鮮美。
以黃河為依、湖泊為伴的磴口人,吃魚最有講究。規矩中彰顯素養,習俗中滲透文化,烹魚的技藝更是讓人嘆為觀止。一桌黃河全魚宴集河鮮、湖鮮之大全,勝過人間百味!有風干、熏制、干炸和油燜魚,有水煮、清燉、紅燒魚,有利用魚片烹飪的各類熱盤,也有魚肉水餃、包子、鮮美的魚骨湯……整個席面上色彩斑斕,濃香縈繞,回味無窮。
以黃河為依、湖泊為伴的磴口人,吃魚最有講究。規矩中彰顯素養,習俗中滲透文化,烹魚的技藝更是讓人嘆為觀止。一桌黃河全魚宴集河鮮、湖鮮之大全,勝過人間百味!有風干、熏制、干炸和油燜魚,有水煮、清燉、紅燒魚,有利用魚片烹飪的各類熱盤,也有魚肉水餃、包子、鮮美的魚骨湯……整個席面上色彩斑斕,濃香縈繞,回味無窮。
相約母親河同赴全魚宴 攝影/邢皓
都說“天下黃河,唯富一套”,母親河在偏愛這片土地的同時,也厚澤了無數貪嘴的“孩子”。三月的磴口,正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“相約母親河同赴全魚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