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霰”天氣現象(李潮 攝)
“這冰雹怎么這么軟?”“這雪等體態怎么這么大?”……4月12日12時25分左右,受局地對流影響,滿洲里市區出現少有的“霰”(xiàn)天氣現象,約持續15分鐘,最大直徑達5毫米,這少有的天氣現象讓不少市民發出種種疑惑。
據了解,霰又稱雪丸或軟雹,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狀(有時呈圓錐形)的、有雪狀結構的冰相粒子組成的固態降水,直徑2~5毫米,著硬地常反跳,松脆易碎。霰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后降落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,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,有些地區叫雪子、雪糝等。
霰和冰雹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:霰比較松散,而冰雹很硬;冰雹常出現在春夏季,霰常出現在氣溫較低的秋冬,有時還會與雪同時降落;冰雹顆粒較大,直徑在5毫米到5厘米不等;冰雹是半透明的,霰一般是不透明的。(馬麗俠)